欢迎进入深圳市新空间 - 公共艺术研究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  页 赛事资讯 【回顾2017“琵鹭杯”】200多位公共艺术家深圳探讨新城市新空间新艺术

【回顾2017“琵鹭杯”】200多位公共艺术家深圳探讨新城市新空间新艺术

2018-08-31 4645

1

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揭幕仪式

      由《雕塑》杂志社、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首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颁奖典礼暨公共艺术研讨会”于2017年12月7日在深圳龙岗区中海凯骊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雕塑》杂志社“优才计划”和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计划”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激励公共艺术创作,选拔公共艺术优秀人才,丰富和发展现代城市的公共精神。同时,本次活动也是龙岗区第六届高层次人才活动节及创意十二月重点活动之一,由龙岗区人才办、龙岗区文产办、龙岗区南湾街道办、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深圳市广美雕塑壁画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机构联合承办。深圳市龙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龚祖兵,深圳市原副市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李铭,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文产处副处长高容,深圳市龙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赵妍妍,深圳市龙岗区文产办主任闵玉辉,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副书记周国平,《雕塑》杂志社社长、主编范伟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哈佛大学驻校艺术家盛姗姗,英国国宝级雕塑艺术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原院长菲利普·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教授比利·李等嘉宾.....,与200多位国内外公共艺术大师、新锐艺术家共同出席了颁奖盛典并参加了学术研讨,共襄文化盛事。

2

新空间研究院名誉院长和理事们留影

 

政商学合作,助推公共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琵鹭栖息在美丽的深圳湾畔,比日起舞,诗意追寻,体现着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开放、包容、奋进、创新的时代精神,大赛以“琵鹭”命名,旨在体现深圳这一年轻城市与本土艺术家在推动公共艺术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大赛也希望通过“办大会、办城市”这一方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深圳的美誉度,促进商界与学界的交流,用公共艺术引领城市的创新,助推深圳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化建设。

3

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揭幕仪式

4

5

颁奖典礼

      本次大赛从10月23日开始公开征集作品以来,共收到国内外艺术家提交的作品368件。组委会邀请了《雕塑》杂志社长、主编、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范伟民,《雕塑》杂志艺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委会主任朱尚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秦璞,工信部文化景观研究所所长王川,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马天羽,《雕塑》杂志社文产办主任范海民等专家,本着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匿名评审的方式,经过认真细致的评选,共选出40件入围作品。其中10件“精英奖”获奖作品,30件“优秀奖”作品。本次活动之后,入围作品和艺术家还将受邀参加2018年1月于台北九鼎美术馆举办的《2018虹霓之约——海峡两岸原创艺术交流展》。


展览现场

6

展览现场

7

展览现场

8

展览现场

9

展览现场

10

展览现场

11

展览现场

12

展览现场

      颁奖典礼上还举办了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的启动仪式。研究院是一个服务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学术平台,聚合深圳市多家公共艺术企业,打造高端城市公共艺术顾问式咨询研究机构,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对接国际国内高端艺术设计资源,为公共艺术相关企业提供研究、创作、设计、展览、培训服务,促进国内外公共艺术交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为中国200多所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师生,提供国际性学术交流项目服务,促进公共艺术生态健康发展。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郑萍表示,公共艺术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研究院旨在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中心,推动公共艺术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企业与学术界交流,促进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创新,塑造城市公共精神,让大众在公共艺术的互动体验中,提升生活的美学品位。 

13

14

活动展示show

15

活动展示show

 

公共艺术是美,更是社会责任

      公共艺术1960年代初在美国最早出现后,其概念1990年代后期在中国开始流行并得到广泛认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开性、艺术多样性、城市文化属性等特点。城市公共艺术在国外被称之为“百分比艺术”,通过立法强制在城市建设经费提取1—2%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建设基金,以建设公共艺术品来激活空间,彰显城市个性文化,提升公众艺术福利。中国在“千城一面”的造城运动后,城市化进程呼唤着公共艺术的个性化艺术表达。

      本次活动期间举办的公共艺术研讨会以“新城市·新空间·新艺术”为主题,由《雕塑》杂志艺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委会主任朱尚熹主持,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原院长菲利普·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教授比利·李、著名华裔公共艺术家盛姗姗、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景育民、工信部文化景观研究所所长王川、公共艺术项目“握手302”发起人之一张凯琴等7位国内外知名公共艺术家、文化学者和新锐艺术家发表了演讲。

16

王中(中央美院接受、城市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当今,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城市发展以经济为核心,而未来一定是以文化为核心;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的城市转移。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而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今天谈公共艺术,更深层的意义是它要培养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百年来世界公共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头几十年,更多的是以物化的构筑体来呈现,也就是城市雕塑、壁画等等;今天,公共艺术的外延和内涵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核心就是让城市重新释放活力,公共艺术正在从装点空间转向激活空间。此外,公共艺术正在强调从百分比艺术转向艺术都市的概念,强调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城市公共艺术要能够培育当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培育公共艺术审美,与当地的历史、地域、人文产生化学反应,共同成长。

17

菲利普-金(英国)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作为英国国宝级雕塑艺术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原院长菲利普·金在研讨会上提出了对于公共艺术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公共艺术存在陷阱。“公共艺术最大的陷阱是,有的作品强调地区共有的价值观念,不挑战我们的品味,不带来个人成长。”他说。菲利普·金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不是由一组独立人群创作完成的东西。艺术品应该是能够带来冲击和碰撞的,应该要挑战到内在自我的成长,促进自我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同时,他认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最为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因素就是我们个人的品位,而个人的品位一般都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往往是受到文化和社会影响所产生的。这种品位感往往蒙蔽了我们自己。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看到的东西未必就是我们真正能够想到的东西。品位就是我们所穿的一件衣服,我们把它穿在身上,但是我们仅仅用它进行外界的接触。而伟大的艺术,它最大的一个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衣服下面到底遮着什么东西。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壮大自己的内在,同时能够创造不仅是衣服本身,而且是衣服本身之外的一种新的价值。    

18

比利-李(美国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教授比利·李针对菲利普·金的演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存在两种公共艺术,一种是如菲利普·金一样的个人创作,不需要响应别人的需求;另一种则是相反。两者有很大差别,但同样重要。他说,公共艺术不应该仅仅是小的艺术追求,而应是全球共同的追求,公共艺术方面需要全球合作,才能更好地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他指出,从很早开始,艺术就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多,社会当中有越来越多的社交技术,公共艺术的影响力已经针对于全球受众。正是由于公共艺术不断发展,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高、更广泛的公共追求性,并成为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发展都需要我们进行全球合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环保,同时保证我们和其他的一些艺术家、环境保护者以及包括其他设计师共同合作。从六十年代早期开始,我们的艺术就已经脱离了物体,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传统画廊、书廊的空间设计,它能够帮助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把城市、自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公共艺术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物件展示,而是可以扮演以下角色:首先,它可以成为人们的声音。第二,它有相关潜力,能够带来更加宜居的城市和环境;第三,它可以加强社区身份感,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夯实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的荣誉感,还能帮助我们不断地加强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

19

盛姗姗(美国)著名华裔公共艺术家

      作为绘画出身的艺术家,知名华裔公共艺术家盛姗姗则注重用鲜明的色彩、光鲜和动感来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我寻求激活空间的方法,以生动、惊喜的方式来吸引观众。” 盛姗姗说,艺术家要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她以自己30年来的艺术实践,与听众分享了其在空间与色彩的突破、艺术与环境的融合方面所进行的努力。例如,其2009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开放的长城》。这个作品表现的是中国的长城。历史上,中国的长城是把中国人民关起来,抵御匈奴的侵犯。而盛姗姗所创作的是用透明玻璃制作的开放的长城。每一块玻璃都是手工做的,一共有2200块玻璃砖,每一块玻璃都刻着中国历史年号。这些玻璃完全用手工制成,然后放到炉子里用1000度高温烧了再拿出来。她用非常原始的方法把这些玻璃砖垒起来,用硅胶粘住。这是临时的作品,六个月后可以拆迁的。它表现微妙的灯光效果,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感觉和色彩,以开放的长城代表中国开放的30年。

20

景育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景育民教授的演讲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为主题。他指出,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从公共艺术到公共文化转变过程中需要很多知识认同。如何理解公共艺术的在地性?首先是在全球性背景下研究在地性。在地性不是孤立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它提出一个“思接全球,干在在地”的理论,它是关于历史进程、人文环境、心理构造的问题。当代公共艺术在地性应该走出常规的展览空间,致力于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它强调在空间和社会历史的语境之间不断变动的社会关系。景育民同时指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是基于文化母体上的精神再生,是建立艺术与场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地缘文化的创新性思维。“在地性”研究不仅是对人文、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对历史、当代与未来的诚恳态度。对在地性的理解不应该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更多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针对历史的纵向关系,还有全球化背景下的横向关系。 

      此外,景育民还以重庆艺术家在羊磴镇进行的公共艺术走向乡村这一艺术实践项目,阐述了其对公共艺术在地性的思考。第一,它以全新的概念植入,重新定义场所精神。艺术家们以当代艺术的概念,体现生活方式的在地性,在乡村和居民之间寻找入口。第二,它以解构、重构的方式,延续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尊重当地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并不是将自我主义状态进行直接简单的空间挪移或者是嫁接。第三,它以“商量着做艺术”的方式实现公众广泛参与,当地的村民一起参与,甚至他们是实践者和体验者。第四,它以创新的当代艺术激活文化活力,使逐渐被人民遗忘的乡村重现魅力,而且激起了人们对艺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提高了生活品质。

21

王川(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文化景观研究所所长)

      工信部文化景观研究所所长王川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公共艺术应对接传统文化的地气。他指出,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不仅要开放、学习,而且还是要研究传统文化的地气和文脉。那么,公共艺术的地气从哪里来?他认为,第一是儒家的审美之根。中国的礼仪讲究端庄、中和之美,中国的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展开,稳定、平和、大气,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综合之美。第二是道家的审美之根。老子《道德经》讲,“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道家强调自然之美,空灵之美,天人合一,放弃了对立体、颜色的追求,而是追求天地相融的神韵和思想性。第三是禅宗的美学价值。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的生活融合了,它对中国哲学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做了一些补充。而西方的艺术和审美则完全不同。西方文化是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希腊文明比较追求古典美,比较讲究比例、和谐,所以他们在这个范畴内一直追求本源。基督教是主宰西方文化形态的精神动力。上帝是由什么象征的呢?光、色。所以油画的光、影非常美,有层次,有深度,欧洲的雕塑比例非常科学,追求人体美,协调与天地的统一。西方现代公共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显然它是不同的两种地气。

22

张凯琴(艺术家、握手302发起人之一)

     作为青年实验艺术家的代表,张凯琴女士以其在深圳城中村白石洲所做的“握手302”这一公共艺术项目,展示了空间倒计时中的艺术可能性。艺术家们入住在这一纳入旧改计划的城中村,目睹着它如何一点一点消失。他们将这个项目定义为具有实验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而不希望别人把它和公益、慈善这样的词还有“送艺术进村”这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也不愿意把城中村的生活浪漫化。5个人的团队经历了4年2个月,在25个主题下面举办了上百场活动。这些项目分为作品、艺术驻村、城市再发现和教育等4个类别。当然,“握手302”把更多的关注点还是放在了城市的下一代身上。项目利用城中村室内、室外的空间先后发起“创意音乐会”、“白石洲游乐园”、“儿童戏剧工作坊”等活动,把在白石洲居住的孩子们带到了深圳双年展,带到了剧院,带到了城中村的广场空间,继而又举办“物恋白石洲”、“白石洲超级英雄”等活动促进城中村居民交流,还创造性地发起“白鼠笔记”,让艺术家长期居住在302感受城中村生活。张凯琴希望,多年以后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孩子们和居民,能通过“握手302”这个项目,回忆起他们在城中村生活的那些有趣的日子。

        活动次日,“琵鹭杯”精英赛组委会组织部分与会专家,参观坐落在龙岗区中心城三馆的具有互动体验的公共艺术项目,其中重点参观了本次“琵鹭杯”艺术家比利·李《色彩域》、《城市之音》和盛姗姗的《绽放》等作品的制作安装现场。

23

24

参观三馆现场

25

三馆现场


相关资讯